講座_ 洪廣冀|所謂「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」?

  • 2020/03/14(Sat) 14:00(+0800) ~ 16:00(+0800) ( iCal/Outlook, Google Calendar )
  •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iCENTER 二樓 / 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
  • 98 / 100
  • 立方計劃空間、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ontact Organizer

2020學實學校|不死之軀——續命術、數位替生與賽伯格

「學實學校」(Praxis School)是立方計劃空間的系列主題講座/工作坊計畫,自2018年起與C-LAB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共同主辦,2020年將邁入第五年。

繼2018、2019年的「天工開物──現代生活與技術史」主題系列後,2020年的學實學校持續推進,以人類對於「永生」的慾望為出發點,及醫療知識對人類生、死經驗的中介與影響,逐場次地推展關於科技發展下對未來生命想像的討論。本年度學實學校以「不死之軀」為總主題,其中子題包括「續命術」、「數位替生」與「賽伯格」等概念,以此深入探索在不同社會觀念、知識系統及技術發展進程中的未來生命觀。

2020年學實學校將由學者洪廣冀為全系列活動揭開序幕,講座「所謂『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』?」自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「生活的目的,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;生命的意義,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」出發,並以不同面向與學科觀點反覆推敲「何謂生命?」的提問。講座將於2020年3月14日(週六)下午2至4點於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iCENTER 二樓舉辦,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踴躍報名參加。

 

 

▌講座資訊

講題|所謂「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」?

講師|洪廣冀(臺大地理系助理教授)

日期|2020/03/14(六)2−4 pm

地點|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iCENTER二樓(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)

 

▌講座大綱

講題|所謂「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」?

講師|洪廣冀(臺大地理系助理教授)

 

作為一個六年級生,對於蔣介石的「生活的目的,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;生命的意義,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」當不陌生。畢竟,在國小與國中階段,當有正式集會,全校得到禮堂集合時,掛在禮臺兩邊的,大概就是這兩句話。

我一度對這兩句話深信不疑,就如同我對小魚逆流而上的傳說深信不疑一樣。不過,日後,當我有機會接觸到生物學史,對於何謂生命,到底是那個單位擁有生命?生命是否有意義?起了莫大疑惑。那是我在哈佛大學的第一堂課,講者是生物史家埃弗雷特・孟德爾索(Everett Mendelsohn)。他劈頭就問學生,到底什麼是生命?同學拋出各種答案,包括運動、代謝、生殖等判準,老師也一一駁斥。有趣的是,當課程結束,我們還是不知道什麼是生命,只知道在生物學(及其前身博物學)漫長的歷史中,生命從來不是定於一尊的概念。我的演講將延續這樣的精神,盡可能地為各位勾勒一個關於生命的系譜;從啟蒙時期流行的機械論,到受浪漫主義影響的生機論;從個體的生命,到物種的生命,到所謂「生命共同體」,與晚近關係視野下的個體與生命。

回到蔣介石的三十三字箴言,對照目前某些政治與宗教人物的言論,或許我們可以說,生命從來不是個可以簡單定義的概念;一旦它可以被簡單定義,就意味著有人或者團體,試著透過定義生命是什麼,來遂其操控與控制的意圖。哲學家傅柯(Michel Foucault)已經清楚地點出此點;他稱之為「生命政治」。

 

▌關於講師

洪廣冀

哈佛大學科學史博士,研究主題為環境史、生物地理學、演化生物學。之後在哈佛的阿諾德植物園(Arnold Arboretum)、DC的史密森尼恩研究院(Smithsonian Institution)與英國劍橋的李約瑟研究所(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)進行博士後研究。目前為臺大地理系專任助理教授。

 

 

 

 

策劃主辦|立方計劃空間

共同主辦|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

*立方計劃空間由國藝會、台北市文化局、RC文化藝術基金會及陳泊文先生贊助營運

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iCENTER 二樓 / 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

Event Tickets

Ticket Type Sale Period Price
我要報名3/14講座 ( 2 - 4 pm )

~ 2020/03/13 18:00(+0800) End of Sale
  • Free
Next Step